名称:原矿紫砂壶-石瓢容量:240cc作者:方浩,助理美术师此壶采用稀少的红皮龙紫泥制作而成,壶身呈三角形,形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柔中带刚线条饱满,壶底部与壶腹部乃是小弧面围绕而成,连成较为圆滑的圆锥体壶嘴较为修长,直挺胥出,挺括有力,状似喇叭,出水冲劲十足暗接三角形端把刚毅有力,尖端转折圆润,十分称手壶底三足圆润精巧,稳重鼎立口盖较薄,壶钮为散开的三角形大钮,圆弧感明显,与盖的交接处似明似暗,功力老道。
1、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有西施壶、掇球壶、石瓢壶、潘壶、仿古壶、德钟壶、容天壶、笑樱壶、文旦壶、汉铎壶。1、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2、掇球壶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
3、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2、石瓢壶有几种很多朋友会喜欢一些石瓢壶,但是对他们的一些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比如石瓢壶有几种呢?常见的石瓢壶有四种,分为曼生石瓢、黑泥高石瓢,段泥子冶石瓢以及底槽清满瓢。曼生石瓢有一段故事,相传陈曼生在做官时微服出巡,偶然得到一个石器,并且制成紫砂壶起名“石瓢”加以收藏,曼生石瓢形状独特,似瓜非瓜,看起来陈旧,但典雅古朴,底部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
黑泥高石瓢的壶底部的三足称围棋足,形状像围棋子。段泥子冶石瓢是由子冶在石瓢上刻绘而得名,并且此款形制与曼生石瓢略有不同。其壶身、壶把的三角形更为规整,被称为「瘦壶」,如今普遍把「壶身形制为典型的三角的瘦石瓢」,称之为子冶石瓢。底槽清满瓢是壶嘴前段接近直线,后段则是一段反弧线相连。这样的处理使得壶嘴更有力度感。
3、不肥而坚,是以永年的紫砂壶石瓢壶的由来在有关“曼生壶”的史料中并没有发现有“石瓢”的记载,曼生瓢铭文七行十四字:“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生作瓢壶铭,”这就是说,这种砂壶最初的称谓是“瓢壶”而非“石瓢壶”。传承的紫砂器型很多,每一种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每一种都是前人精心创作的结晶,每一款都见证了紫砂文化的发展过程,其中数石瓢最为经典,石瓢因其古朴简练的造型深受壶友的喜爱,更是艺人必做的壶型之一,从创作至今,石瓢的附属款又有景舟石瓢、子冶石瓢、汉棠石瓢与乳鼎石瓢等,但最开始石瓢并非叫石瓢,我就来理下石瓢名称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