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畅销书古玩指南,它的写法你肯定没听说过,一般人想不到,作者不但不写,连抄的功夫都省了。这本古玩指南算是古玩业内比较系统的理论著述,想必涉及古玩收藏的人多都参阅过,作者名叫赵汝珍,此人出生于东北,当过清朝的大理院少卿,到了民国,又成了北京一所中学的校长,赵汝珍的岳丈是著名的古玩收藏家,小他20岁的老婆也喜欢古玩,所以在1937年,他在琉璃厂荣宝斋旁边建起了古玩铺萃珍斋,主要是经营宣德炉,有100多只。

后来就想出了个点子,他到东西琉璃厂的各个行当的古玩店,让人帮他写。本来是他求人帮他,可他就在这个环节耍了个心眼,发扬了东北人的大忽悠作风,反过来说是来帮人家的。例如,想写古墨,但赵汝珍对古墨不太了解,不知从何处入手,就找到蕴真斋,跟蕴真斋老板小崇子说,他要买古墨,要将各时期的各种墨都买下来。不是他自己买,是他认识的一位外国冤大头要买,价格奇高。

古玉没有具体的分类,汉代以前的玉都称之为古玉,在青海料是汉代以前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古玉。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优点,遂为世人所喜爱并逐步成为封建礼制的重要表征。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对于古玉,可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一般说来,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

扩展资料:玉器是一种受资源影响极大的奢侈品。古玉的作伪不消说,就是新玉,也因为资源有限,作伪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整个玉器市场完全可以用光怪陆离来形容。因此要想通过玉器收藏一夜暴富或拣了天漏,那是基本不可能的了,而在涉足玉器收藏的时候,因为作伪猖獗,尤应谨慎,应当避免急于求成和贪图暴利空间而受骗上当。古玉的作伪近千年以来概未中辍,《西湖老人繁胜录》、《天工开物》、《古玉辨》和《古玩指南》等古籍中就对此广有载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