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绿釉缸文房卷缸养金鱼荷花缸老绿釉卷缸品相好,保存完整,器型规整古朴,白泥陶胎,外面施绿釉,釉色温润如玉,内部施黄釉,外露底胎,时代特征明显,包老包真。尺寸约:口径32cm,高度23cm,可以作为文房案头卷缸、或养花养鱼使用也可以作为怀旧摄影道具或装饰物品。
1、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简介】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并由传统的手工生产转变为现代机械化生产。机制瓷器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也略显呆板,而且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民国瓷器的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较高。尤其描金工艺作为民国瓷的一大特色,通常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处进行描金。
民国早期的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而晚清瓷器则多数没有这一特征。三、纹式民国瓷器使用化学彩料,因而多数色彩浮艳。日用粗瓷的绘画为省工力,也常偷工减料,多采用简笔画法。除机械炼泥、制坯、成型外,民国制瓷工艺的最大变化在于贴花纸的使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生产力。民国瓷器的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等图案,装饰图案也由山水、人物、花卉图案,转变为一面为绘画,一面为诗词文字装饰。
2、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1、首先,由于民国开始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瓷器色彩都比较艳丽和漂浮,用化学材料来绘制的青花普遍都看得出漂浮的样式。而民国瓷器的特点也是通过绘画来表现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点是清代的祝福纹样还是很常见,还有一点就是瓷器会体现出当时的政治观点和时势。2、其次,民国时期瓷器的胎质比明清的瓷器胎质显得更加的疏松。瓷釉与胎骨之间结合的不是太紧密,釉面上会出现气泡以及脱釉的现象。
3、最后,民国初期瓷器的生产方式渐渐地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开始转型。这个时期机制的瓷器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瓷器的制作也显得样式比较统一,并且更加的规范,不过这样也让瓷器显得很呆板,这一点在普通日用瓷器上显得更为突出。瓷胎现在瓷质感很明显,并且有较高的白度和硬度,另外描金工艺也是民国瓷的特色之一,描金指的是在器口、瓷塑罗汉像、壶嘴、底款等部位进行描金,部分描金瓷器还会运往国外进行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