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青瓷和瓷器之间的独特艺术——朝鲜文昌瓷器大胆、泥土、生动、摩登。这些是人们一提到文昌烧,便第一时间能想起的形容词,文昌烧是朝鲜王朝生产的引人注目的陶瓷类型,不过奇怪的是,这种器皿在当时并没有指定名称,至少从同时期的文献中没有来看,1.文昌瓷器是如何被命名的?文昌烧一词是由韩国第一位艺术史学家GoYuseop在1930年代创造的,它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用粉末装饰的灰绿色陶瓷。

事实上,文昌瓷器的原材料和装饰词汇,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著名的前高丽王朝的青瓷传统。2.高丽王朝对文昌瓷器的影响文昌的粘土和釉料与青瓷基本相似,但加工和精制较少。文昌的主要装饰方式在釉下使用白色,采用的便是高丽陶艺家抛光和推广的镶嵌技术。事实上,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由于赞助、制造模式和审美品味的变化,文昌瓷是从悠久的传统演变而来的。

陶瓷有很多种,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原料,例如高温结构陶瓷包括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等,总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高一化学课本是这样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用黏土。长石。制成陶瓷的原料原来主要是这三种,开眼界了。陶瓷,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1、陶瓷原材料是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2、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1、可塑性原料。可塑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黏土矿物,它们均属层状构造的硅酸盐,其颗粒一般属于显微粒度以下(小于10μm),并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矿物。如高岭土、多水髙岭土、膨润土、瓷土等。可塑性原料在生产中主要起塑化和结合作用,它赋予坯料可塑性和注浆成形性能,保证干坯强度及烧后的各种使用性能如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它们是成形能够进行的基础,也是黏土质陶瓷的成瓷基础。
瘠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非可塑性的硅、铝的氧化物及含氧盐。如石英、蛋白石叶蜡石、黏土煅烧后的熟料、废瓷粉等,瘠性原料在生产中起减黏作用,可降低坯料的黏性,烧成后部分石英溶解在长石玻璃中,提高液相黏度,防止高温变形,冷却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3、熔剂性原料,熔剂性原料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及含氧盐。如长石、石灰石、白云石、滑石、锂云母、花岗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