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玩

云纹铜镜,河南博物馆云纹铜镜

连弧星云镜,汉代,1998年西安长安区7171厂出土,拍摄于西安长安区博物馆。青铜器发展到汉代,其作为礼器的功能已经几乎完全丧失,青铜实用器取而代之,大量出现,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铜镜,铜镜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而博主在博物馆看到最早的青铜镜,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一枚西周时期的铜镜,甚至都没有那么圆,镜背面为素面,无纹饰。

云纹铜镜

汉代铜镜中最著名的两类是日光镜和规矩镜。而连弧星云镜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连弧星云镜,又称百乳镜,由连弧纹以及乳钉构成的星云为纹饰,因形似天文星象,故名。有学者认为星云纹由蟠螭纹逐渐演变而来,小乳钉就是蟠螭的骨节变幻,云纹则是蟠螭身体的化身。星云纹在汉武帝元狩五年前后开始制作,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期。这只连弧星云镜,连峰式钮座,中间一枚大乳钉外面围绕八枚小乳钉,一枚缺损剩了七个。

云纹铜镜1、各个时期铜镜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世界古代铜镜大致分为东西两大体系。西方体系以西亚、古埃及、古希腊、罗马等国的圆板具柄镜为代表。据日本学者樋口隆康先生在《古镜》一书中介绍,在伊拉克的基什遗址(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和伊朗的苏莎遗址(公元前2300年~前2200年)、巴基斯坦的印达斯文明时期的遗址(公元前2000年)中都出土了青铜镜,这些青铜镜都是有柄镜。

云纹铜镜

东方铜镜体系以中国圆形具钮铜镜为代表。尽管在不同时期中国铜镜曾出现过方形镜、花形镜、有柄镜,但圆形具钮镜一直是铜镜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铜镜的主要特点。二、铜镜探源探讨中国铜镜的起源,这就要从铜镜的一个别名“鉴”谈起。《考工记》:“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郑玄注:“鉴亦镜也。”鉴字又见于《左传·定公六年》:“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擎)鉴。

云纹铜镜2、古人制作铜镜的时候是先打磨镜面还是先雕刻背面的花纹呢?

一般是先雕刻背面的花纹,镜面要放在最后一步才能够打磨,要不然之前的步骤就有可能会损害镜面。雕刻背面的花纹,这些花纹是非常不好雕刻的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打磨镜面花费不了太长的时间,所以古人一般会先把背面的花纹雕刻出来。我觉得这种事先挑雕刻背后的花纹的,因为这样的话调出来的话,打磨的话更加的方便。镜子的发明来源于华夏民族在陶瓷花盆中自来水的倒影来三维成像,又被称为照子、铜鉴、监,《说文解字》:“监可采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认为镜。

云纹铜镜3、四叶纹镜是什么?

四叶纹镜在战国时期也很盛行,镜背的主纹饰为四叶纹,向四面作放射状排列,有的勾有叶筋,有的状若云纹,有的形似三叶。地纹以羽状纹为主,间用云纹。1977年合肥郊区桃花店墓葬出土一件战国时期的四山镜,镜为圆形,三弦钮,方钮座,座外方框。羽状地纹,钮座四角向外伸出一片花瓣,其顶端连接一四瓣花朵,花心圆凹,把镜背分成四区,每区有斜粗短双线凹面山字纹,在山字中间竖笔之右均饰一片花瓣,素窄卷缘,铜镜的直径为13.8cm。

4、云气纹的云气纹历史

云气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魏时代,汉族民间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云气纹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是汉族传统的装饰纹样,从商周的“云雷纹”、先秦的“卷云纹”、两汉的“云气纹”和隋唐以来的“朵云纹”、“如意纹”,都是当时典型的、定型化的纹饰,在陶器,青铜器,漆器,铜镜到陶瓷,都能看见它活跃的身影。

保存到:

相关文章

Top